2025年3月5日下午,智能建造专业2025届本科生毕业设计中期检查答辩在综合教学楼203教室顺利举行。智能建造系全体指导教师及2025届毕业生共同参与,通过全面自查、现场汇报和专家评议,对毕业设计进度和质量进行阶段性把控,为后续工作的高效推进奠定基础。
1.聚焦目标 严控进度
活动伊始,智能建造系主任对毕业设计整体进展情况进行总结。本届毕业设计选题紧扣行业前沿,涵盖“智能施工机器人路径优化”“BIM与数字孪生在桥梁运维中的应用”“装配式建筑智能生产调度系统”等方向,充分体现专业“智能+建造”的交叉特色。目前,全体学生已按计划完成文献综述、方案设计与初步实验,下一阶段需重点突破技术难点并完善成果验证。
2.多维检查 精准把脉
在材料审查环节,指导教师分组核对学生任务书、开题报告、计算书及实验数据的完整性与规范性,针对部分学生存在的图纸标注不清晰、算法代码未注释等问题提出限时整改要求。随后的答辩环节中,学生按学号依次通过PPT展示当前成果,重点剖析技术瓶颈与改进计划。如吴佳鹏同学在“建筑工程消防机器人导航与定位技术研究与应用”项目中,针对消防机器人路径规划算法中干扰问题提出引入多传感器数据融合算法的优化方案;孟祥通则就“无人机倾斜摄影技术在建筑土方监测系统的应用”的难题,展示了倾斜摄影建模,土方工程量计算的测试数据。
3.专家把脉 靶向指导
答辩现场,指导教师从专业角度逐一点评。许春香教授强调“理论模型需与工程实际深度结合”,建议部分学生补充现场调研数据;罗晔教授则针对算法类课题,提醒学生“注重代码可扩展性与计算效率的平衡”。评审组根据任务完成度、创新性及答辩表现,对每位学生进行A(优秀)、B(良好)、C(合格)、D(待改进)四级评定,并将结果反馈至教务系统作为最终成绩的重要参考。
4.以查促建 赋能成长
本次中期检查既是质量监控的关键节点,更是师生协同攻关的交流平台。通过系统性诊断,学生进一步明确了优化方向,25%的课题实现技术路径迭代升级。最后,系主任许海涛总结说:“中期检查不是终点,而是质量提升的新起点。希望同学们以解决真问题为导向,将创新思维扎根工程实践,交出智能建造新生代的合格答卷。”
目前,全体学生已进入毕业设计冲刺阶段,智能建造系将持续开展专家讲座、小组研讨等帮扶活动,为五月答辩季的精彩呈现保驾护航。


